保障房建設的演進,或將隨著一部《住房保障法》的誕生而進入既定的軌道。
3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司長馮俊來表示,《住房保障法》規劃確定以后,住建部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研究和起草,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個初稿,但是什么時候能夠出臺,現在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
2008年11月, 《住房保障法》被列入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負責該法的起草工作,并于2008年底委托清華大學法學院和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分別起草該法的理論版和實踐版建議稿。
記者最新獲悉,此前實踐版80多個條款,理論版100多個條款,2011年之前,通過了反復的論證與征詢意見,初稿已經歸并為50多條,涉及到了住房保障的方方面面。
本報從參與《住房保障法》初稿論證人士獲知,《住房保障法》的立法思路是“保基本、廣覆蓋”,即只要你住房困難,都可能被納入到住房保障的對象中來,目前《住房保障法》將主要聚焦于城市的住房困難人口。
“原先是想把農村的住房保障也納入這個體系,后論證發現可行性不是很大,農村人口由于公積金戶籍等與城市難以接軌等原因,且人口基數又很大,目前《住房保障法》將難以照顧到。這個是此次住建部形成草稿后,大致理清的思路。”該參與論證人士表示。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納入保障房用地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提供給記者的意見中表示,中國在進行房地產調控時,更應著力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滿足人們基本居住需求的住房保障體系。
要規范這個體系,《住房保障法》至關重要,應對資金、土地、地方建設指標、問責等不同領域進行規范。
8日,國土資源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82.3%,保障性住房用地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3月5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表示,今年制定的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的土地供應計劃將在本月內編制完成,而且在土地年度計劃中全部單獨列出,1000萬套保障房土地一定能做到應保盡保。
參與《住房保障法》草稿的清華大學王洪亮教授告訴本報,目前草稿中對土地的來源方式也進行了突破,其中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納入住房保障的土地建設范圍,將很可能付諸實際。
“但是這個條款可能會冒一定的風險,目前農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量非常大,如果這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口子開了,農用地是否會受到一些威脅,很難管制。”王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上海在保障房的建設上,已經試點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建設保障房,一些建設的公共租賃房,已經上市。
公積金建保障房破口
王洪亮教授透露,目前形成的草稿中,在資金上,除了鼓勵民資、社會多種資金進入保障房的建設以外,目前《住房保障法》也有一個條款,對公積金建設保障房破了口子。
9日的住建部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表示,去年全國公積金增值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設的有50多億,今年會有進一步提升。
齊驥還透露,目前開展了利用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工作,去年計劃了400多億,今年還要有這樣一個指標。
保障房的建設對于地方而言,的確有困難之處,在今年上海兩會之時,上海房管局局長劉海生對記者表示,雖然上海保障房建設每年的量很大,但是每年在資金土地等各個方面其實壓力都是很大。
“未來《住房保障法》將通過立法的形式,對于中央與地方的建設指標進行框定。”參與《住房保障法》草稿人士告訴記者,在條款上,或者會以中央設定一個基礎的指標,地方設置一些相應的較高的建設指標,根據各個地域不同情況而定。
“如果完不成,問責將不是住建部等部門進行,《住房保障法》同樣也或將問責列入了法律之中,完不成任務,或許就是違法。” |